中投咨询:乡村振兴政策快讯(02期)

7月16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更好引领小农户和农业现代化拓展服务领域。在重点做好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和关键薄弱环节服务的基础上,推动服务领域向果菜茶等经济作物、养殖业拓展,服务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创新服务机制。鼓励服务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等服务模式,大力推广“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服务主体+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组织形式,采取“农资+服务”“科技+服务”“互联网+服务”等方式,促进技物结合、技服结合。

7月15日,财政部下达《2021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资金预算的通知》下达2021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资金预算292800万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省级财政部门统筹考虑本地区不同区域、人群、领域的社会公益事业需求,制定资金管理办法,细化预算编制,按程序在规定时间内正式分解下达资金和区域绩效目标,并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7月1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开展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申报和监测工作的通知》以2010—2017年(含2017年)期间由农业农村部发文推介的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为监测对象。《通知》提出,以行政村为主体单位,在发展提升乡村休闲旅游业方面具备明显特色优势、服务设施完善、乡风民俗良好、品牌效应明显等条件作为申报条件。对于符合申报条件的继续保留资格;对于涉及撤村并镇等行政区划调整,出现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滞后、品牌效应下滑和联农带农作用不突出等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不再保留“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通过开展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树立一批典型、探索一批模式、打造一批品牌、带富一方百姓,采用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提高知名度,营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7月11日,中央、国务院发文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注重把党组织推荐的优秀人选通过一定程序明确为各类组织负责人,确保依法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有关要求写入各类组织章程。统筹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资源配置,支持群团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乡镇(街道)与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培育扶持基层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引导高校毕业生等从事社区工作。

7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新业态新模式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扩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试点范围,2025年建成一批要素集聚、主体多元、服务专业的跨境电商线下产业园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引领跨境电商发展的创新集群。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等参与海外仓建设。充分发挥驻外使领馆和经商机构作用,为海外仓企业提供前期指导服务,协助解决纠纷。到2025年,力争培育100家左右在信息化建设、智能化发展、多元化服务、本地化经营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海外仓企业。支持企业加快重点市场海外仓布局,完善全球服务网络,建立中国品牌的运输销售渠道。大力发展丝路电商,加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鼓励各地方、各试点单位、各企业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7月6日,人社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推动省市县普遍举办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加快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强职业技能竞赛工作信息化建设。遴选建设300所左右优质技工院校和500个左右优质专业,开展100个左右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试点工作。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建设(新建、改扩建)100所左右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100个左右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00个左右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发100个左右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培育100个左右劳务品牌,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和乡村工匠。定期举办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引导支持重点帮扶地区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加大东西部职业技能开发对口协作力度,确保有提升技能意愿的劳动力都有机会参加职业学校教育和技能培训。支持重点帮扶地区开展优秀技能人才评选表彰。

7月6日,财政部印发《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管理办法》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办法》指出,整治资金支持范围包括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源涵养、其他需要支持的事项;同时强调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能力建设方面的资金不得纳入整治资金支持范围。

7月5日,国务院发布《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国民素质全面提升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十四五”时期实施5项提升行动,分别针对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类群体。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等级认定、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举办面向农民的技能大赛、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开展农民教育培训1000万人次以上,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100万名以上。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推广科技小院、专家大院、院(校)地共建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开展科技援疆援藏,提高边远地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职业技能,增强内生发展能力。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建立健全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显著提升基层科普工作能力,基本建成平战结合应急科普体系。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

7月5日,国家启动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农业农村部官网宣布,组织开展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围绕宅基地“三权分置”,重点在探索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等方面开展试点,总结一批可复制、能推广、惠民生、利修法的制度创新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土地等要素保障。在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方面,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深入发掘乡村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7月5日,文旅部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的通知》依托各地现有发展情况良好、文化和旅游业态集聚度高、夜间消费市场活跃的街区(含艺术街区,剧场、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娱乐场所集聚地等)、文体商旅综合体、旅游景区、省级及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商业区域等,分批次遴选、建设200家以上符合文化和旅游发展方向、文化内涵丰富、地域特色突出、文化和旅游消费规模较大、消费质量和水平较高、具有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文化和旅游部统筹集聚区建设工作的组织开展和动态管理,加强对集聚区的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指导和支持集聚区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发展。

7月4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召开全国村庄清洁行动现场会全国村庄清洁行动现场会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召开。提出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加快推动村庄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为乡村全面振兴夯实环境基础。

7月2日,发改委《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提出高速铁路通达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多层次、优衔接、高品质的轨道交通系统,长三角地区成为多层次轨道交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引领区,有效支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2.2万公里以上,新增里程超过8000公里,高速铁路通达地级以上城市,铁路联通全部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服务覆盖80%的城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城镇。

7月3日,人社部、乡村振兴局发布《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分层分级建立100个左右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发100个左右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力争每县至少实施一个专项职业能力项目。积极培育100个左右知名劳务品牌,形成“一县一品”的品牌效应,提升脱贫劳动力输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劳务经纪人的积极作用,深入基层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能、送岗位”的“四送”活动,不断开拓劳务输出渠道,扩大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规模。结合市场需求,加快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和乡村工匠。对帮扶家庭子女、劳动者等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高校毕业生和企业职工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给予企业每人每年5000元以上的职业培训补贴,由企业自主用于学徒培训工作。

7月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着手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可探索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产业园区中工业项目配套建设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占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上限由7%提高到15%。对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商业办公、旅馆、厂房、仓储、科研教育等非居住存量房屋,允许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7月1日,发改委发布《“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更加注重早期预防和医防协同,更加注重优质扩容和深度下沉,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和均衡布局,更加注重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全国性、跨区域的大事、急事和难事,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7月1日,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着力建设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对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园区循环化发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等工程提出专项要求。对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提质行动、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行动、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专项行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推进行动、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动、循环经济统计评价体系等进行明确。

7月1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20年)》遴选28个地方典型范例本报告由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写。《报告》分为综合篇、专题篇、实践篇、政策篇4个篇目,总结了《规划》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行动、计划推进情况,遴选了28个地方典型范例,梳理了2020年出台的乡村振兴重要政策,供各地各部门学习参考。


主办:中投咨询有限公司 投资咨询部乡村振兴研究组

编辑:田志;编审:刘剑 联系方式:010-86623149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1/21 10:28:44